八十年风雨兼程,抗战精神薪火永续。我们铭记历史,不仅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,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、对未来的深刻启迪。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深刻揭示出一个民族唯有团结自强、不忘苦难,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它既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荣光,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,时刻提醒着我们:以史为鉴,珍爱和平;以书为媒,传承信念。
《红色的起点》
叶永烈著
索书号:I253.1/32
全书采用“T”字型结构,既写横剖面—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断代史,也写及纵剖面——中共一大代表们后来的命运和结局,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。本书将从中国共产党从何而来、如何建党的角度,解开这些谜题。真实展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的纪实长篇,大视角揭秘中共早期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,客观真实地再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、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。资料翔实、考据充分,书中较多使用了作者独家采访资料,文中还配有上百幅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照片,图文并茂,形象生动。
叶永烈(1940.8—2020.5),著名小说家、历史学家、报告文学作家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。20岁时成为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主要作者,21岁写出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。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“红色三部曲”(《红色的起点》《历史选择了毛泽东》《毛泽东与蒋介石》),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等。
《红星照耀中国》
索书号:K269.406/3
(美)埃德加.斯诺著,董乐山译。
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(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)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,通过第一手资料,以客观、细腻的笔触记录了红军的生活、战斗,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奋斗历程,展现了红军的精神风貌和革命理想。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“红色中国”产生、发展的原因,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。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,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,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,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。
埃德加·斯诺,于1928年来华,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、通讯员。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,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。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,写了大量通讯报道,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。董乐山,翻译家,作家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。译作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(合译)、《一九八四》、《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》、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等均有广泛影响。
《为什么是中国》
金一南著
索书号:K205/16
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,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,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,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,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,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,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,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。以广阔全面的视野、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、磅礴激昂的气势,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。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,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。
金一南,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,少将军衔,博士生导师。曾出版《为什么是中国》《苦难辉煌》《胜者思维》《浴血荣光》《心胜》等,2020年,其著作《为什么是中国》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,《为什么是中国》英文版于2021年输出海外。
《可爱的中国》
方志敏著
索书号:I266/829
《可爱的中国》是方志敏的作品集,其中收录的作品多为方志敏在狱中所著。篇幅较长的有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》,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前后,直到被俘入狱的事情。篇幅中等的有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死》《狱中纪实》,在这些文章中,我们既可以看到曾经笼罩中国的黑暗,也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光芒。其余文章篇幅较短,但也集中体现了方志敏爱国爱党的信念、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。
方志敏(1899—1935),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1月,参与领导弋横暴动,创建赣东北苏区,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。1935年1月与国民党作战时因叛徒出卖被捕,囚于南昌。在狱中,他写下了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清贫》等不朽的文章。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。
《红色家书》
恽代英 邓中夏 赵一曼著
索书号:K820.6/61
《红色家书》收录了近100封革命先烈的家书,记录了他们对父母长辈、妻子、恋人、兄弟姐妹、子侄后代的问候与叮咛、关切与瞩望……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,他们用英勇无畏的行动书写了流芳后世的民族精神。阅读这一封封红色家书,能激起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奋斗之志和爱国之能,能为今日之中国,时时敲响历史的警钟,为新时代中华民族赋予跨越时代的心灵震撼与精神洗礼。
本稿件属于汇编类作品,作者涉及人数众多。在这些人当中,有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,也有运筹帷幄的高级将领,他们不论成就的高低,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,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。恽代英,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,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创办和主编的《中国青年》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,1931年4月29日,恽代英被杀害于江苏南京。邓中夏,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,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,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,1933年10月,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。赵一曼,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,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。
《历史的天空》
徐贵祥著
索书号:I247.52/218:3
本书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,塑造了梁大牙、陈墨涵、张普景等一批性格鲜活的平凡英雄,叙述了近半个世纪复杂多变而又跌宕起伏的历史,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民族画卷。梁大牙(梁必达)为躲避日军追杀,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,阴差阳错地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。梁大牙桀骜不驯、刚愎自用的性格与军队刚性的纪律之间的冲突贯穿全文。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,梁大牙从一个乡土莽汉成长为一位足智多谋,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高级将领。小说在动荡而广阔的历史变迁中,展示出个体命运的变幻莫测,以真切鲜活的军人生命体验照亮了历史的天空。
徐贵祥,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,著有小说《英雄山》《琴声飞过旷野》《历史的天空》等。曾获茅盾文学奖、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全军文艺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