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爱弥儿》
卢梭 著
索书号:G40-095.65/3
《爱弥儿》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,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。本书问世以后,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,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,影响巨大,对许多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,如巴西多、康德、裴斯泰洛齐和杜威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思想的启发。卢梭提出的按儿童不同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,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,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,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,均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启示。
卢梭(1712—1778)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、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,也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。主要著作有: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》《社会契约论》《爱弥儿》《忏悔录》《新爱洛伊丝》《植物学通信》等。
《教育漫话》
约翰·洛克 著
索书号:G40-095.61/6
《教育漫话》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,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、生动感人、深刻影响后世、不朽的教育经典,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,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,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必读之书。在西方公认的三大家教经典《教育漫话》、《爱弥儿》、《童年的秘密》三本书中,洛克的《教育漫话》发表的时间最早,也最清晰明了。他所明确提出的对儿童进行身体、德行和智力训练,并把身体训练放在首位等教育理论,时至今日,仍然发人深省。
约翰·洛克(1632-1704),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、哲学家和经济学家。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,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拥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。他的著作也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,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。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。主要著作有《政府论》《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》《教育漫话》《人类理解论》等。
《给教师的建议》
瓦·阿·苏霍姆林斯基 著
索书号:G42/175
《给教师的建议》原名《给教师的100条建议》本书分为上、下两篇,是教育学典范之作,也是成就优秀教师的推荐经典。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,涤荡人的灵魂。而苏霍姆林斯基的《给教师的建议》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。它犹如一泓清泉,清爽甘甜,沁人心脾;它仿佛是教师的一面镜子,时刻映照着教师自己;它又好像是教师们的慈祥师长,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教师以指引。作者在书中采用提建议的形式,对学校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,这100条建议,每谈一个问题,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,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,不仅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原则和技巧,也使教师获得了很多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。
瓦·阿·苏霍姆林斯基(1918-1970),前苏联教育家、教师、思想家和作家。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、600多篇论文、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小说。他的作品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。主要著作有: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》《关于人的思考》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》《公民的诞生》《和青年校长的谈话》《给教师的100条建议》等等。被誉为“思想教育的泰斗”。
《生活即教育》
陶行知 著
索书号:G40-092.6/71
《生活即教育》精选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,对现代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。他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,在目的上,教育是为了改变生活,为了更好的生活;在内容上,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;在方法上,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。它否定了只重书本,割裂生活、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理念。陶行知所提出的“社会即学校”、“教学做合一”、“行是知之始”三大主张,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,强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来实现全面的教育目标。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,对当代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陶行知(1891-1946),伟大的人民教育家、思想家、民主主义战士。1915年入读哥伦比亚大学,师从约翰•杜威,获教育学博士。1917年回国,开启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生涯。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、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,先后创办晓庄学校、生活教育社、山海工学团、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,提出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等教育理论,代表作品有《中国教育改造》《中国大众教育问题》等。
《情系教育:教师与青年篇》
钱理群 著
索书号:G52-53/59
《情系教育:教师与青年篇》即是钱理群多年来关注和思考中小学教育、农村教育等问题文章的结集,分为“默默播种”和“慢慢寻路”两辑,作者以鲁迅思想为底色、饱含热情地书写了那些“为大历史叙事忽略的小人物”,那些“真正的教师”和“新一代的青年理想主义者”,他们的困惑、追求和努力,以此来寻找鲁迅所呼吁的“中国的筋骨和脊梁”,探寻中国教育的出路。在钱理群看来,这一代青年人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,从小就以考大学和考名牌大学为自己人生目的,如愿以偿进入大学后,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,还是一个信仰缺失的问题。他建议青年人从改变自己的存在开始,从改变周围的存在开始,在这个追逐物质享受的消费社会里,我们这一群人应尝试物质简单,精神丰富的新生活以及尝试利己利他,自助助他的新新伦理等。
钱理群,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,博士生导师,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,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。 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,鲁迅、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。代表作有:《心灵的探寻》《与鲁迅相遇》《周作人传》《周作人论》《大小舞台之间——曹禺戏剧新论》《丰富的痛苦——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》《1948:天地玄黄》等。
《叩问教育》
李镇西 著
索书号:G40/619
《叩问教育》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分享教育理念的原创新作集锦,分为“沉思与力行”“感悟与智慧”“评论与呼吁”“激浊与扬清”四部分。作者饱含深情,以理性而睿智的思维,对当下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,对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,叩问教育初心、探寻教育真谛。李镇西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,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个人特点。本书所选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,丰富的教育智慧、管理经验和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闪现其中,激发教育者多视角地深入的思考,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,给予教育者以启迪和帮助。
李镇西,著名的教育家,他的著作如《做最好的老师》《爱心与教育》《民主与教育》等出版著作十多部,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此外,他还积极推动新教育实验,倡导营造书香校园、师生共写随笔、聆听窗外声音等教育理念和实践,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