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莫把丹青等闲看,无声诗里颂千秋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宝库中,国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吸引着世人的目光。5月27日下午,东润读书会在崇 川校园综二会议室开展了“华韵流光——中国古代名画鉴赏”学生讲堂活动,在方辰、于丁艺、陶丽玲三位主讲人的带领下,近三十名同学踏上了赏古典之美、品丹青之韵鉴赏之旅。
活动伊始,方辰同学循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轴,通过鉴赏《人物龙凤图》、《夫妻宴饮图》、《女史箴图》、《送子天王图》、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、《牡丹蕉石图》等画作,把中国画的历史演变一一道来。
当秦汉时期的《人物龙凤图》等帛画作品出现时,线条开始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,汉代的“举孝廉”制度,推动以《夫妻宴饮图》为代表之一的墓室壁画的发展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画家们开始总结各种绘画理论,以顾恺之为代表,他把“以形写神”的绘画理念融入其代表作《女史箴图》《洛神赋图》中,为后世敬仰。隋唐时期,与外来民族文化的碰撞,社会经济的发展,对中国的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,以《游春图》为代表的山水花鸟画开始成熟,阎立本的《步辇图》、张萱的《捣练图》等人物画细致传神。“画圣”吴道子的“兰叶描”,为白描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两宋时期,《清明上河图》等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一大亮点。元明清时代,《墨梅图》等重在表达内心诉求的文人画开始盛行。
通过讲解,同学们了解了工笔画的细腻写实、写意画的墨彩飞扬、泼墨画的自由奔放,了解了墨的五色,绚烂的中国古代绘画史令同学们沉醉。
随后,于丁艺同学带领大家打开盛世大唐及五代南唐画卷,从构图、色彩、技法、史料印证等方面细细品鉴了《《簪花仕女图》、《步辇图》、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。
唐代绘画题材丰富多样,涵盖了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宗教、历史故事等多个领域。其中,人物画尤为著名,《簪花仕女图》和《步辇图》等作品,艺术水准极高。五代南唐的画家们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题材,在艺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。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巧妙地用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、营造美感的手段,把不同时间中的人物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,使得全画组织连贯流畅,人物众多,却宾主有序,安排繁简得当。
丹青之韵,蕴藏于《簪花仕女图》细劲有神、流动多姿的线条中;流淌在《步辇图》浓墨重彩、烘托对比的手法里;展现在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生动传神的人物神态上,令同学们难以忘怀。
最后陶丽玲同学带领大家步入“大美宋朝”——一个让中国传统绘画大放异彩、影响深远的辉煌时代。
同学们在对宋朝美学的探寻中对昏庸的宋徽宗有了全新的认知。作为皇帝,他是失败的,但作为艺术家,却是伟大的。他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贡献极大。他发展宫廷绘画,广集画家,建立了宣和画院,培养了《千里江山图》的作者王希孟等一批杰出画家。还组织编纂了艺术价值巨大的《宣和画谱》和《宣和书谱》。同学们通过赏析《芙蓉锦鸡图》、《瑞鹤图》、《听琴图》,对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艺赞不绝口。
青绿山水巨作《千里江山图》,带大家在烟波浩渺的山河、层峦起伏的群山中窥北宋风貌,品画外故事;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牛驴行走闹市、舟车旅人、商队骆驼络绎不绝的场景,让大家感受了千年前东京汴梁的市井生活,感受风俗画的非凡魅力。
“丹青戏韵,笔墨传薪。”在中华文化的艺术长河中,诗书画是中国人精神风骨与审美意趣的重要依托,在笔触与墨色之间,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思。华韵流光,静默无言,文化自信,根植心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