嫣红姹紫染春色 古韵诗香浸校园——读协校园赏花活动小记

发布者:陈琳发布时间:2024-04-19动态浏览次数:17





       春风吹拂,生机勃发,通师高专开发区校园内更是草木蔓发,毓秀葱葱,一枝一叶,盈盈招摇。49日下午,读者协会举办了“嫣红姹紫染春色 古韵诗香浸校园”的校园赏花诵诗活动。读者协会的20余名同学,在会长张淏雅同学和指导老师叶丹、漆琦的带领下,漫步通师书院林间小径,赏春日繁花,诵花韵诗语。



   首先,大家来到初教院文昌园的桃树林,一簇红花点缀在疏密兼有的虬枝之上,枝影横斜,红花似火。微风吹过,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。古人赞美桃花的诗句也随之脱口而出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“犹有桃花流水上,无辞竹叶醉尊前”“天上碧桃和露种,日边红杏倚云栽”“烟开兰叶香风暖,岸夹桃花锦浪生”……



文昌园中的竹林随风摇曳、沙沙声不绝于耳。以竹为伴,与竹为友,意在蕴养君子的风骨和气节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“未出土时先有节,及凌云处尚虚心”。与翠绿竹影相映的则是庭院中一片鲜艳如火的红枫。在古风诗词中,红枫常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并被赋予壮丽、浪漫的意义,如“山水友清音,灵韵入红枫”。对红枫描写最富盛名的诗句应该是杜牧《山行》中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吧。



   一路向北,在美术学院国秀园,满树繁花似锦的紫荆花尤为醒目。在春日的阳光下,紫荆花舒展着娇嫩的花瓣,似一位初醒的少女,含情脉脉地绽放着她的笑容。淡雅的紫色,带着几分高雅,又有几分神秘。紫荆花象征着兄弟和睦,家和万事兴。紫荆花也作为香港的市花和特区区旗图案。紫荆花红旗寓意着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,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。




   国秀园中的重瓣樱花也如约而至,满树花团锦簇。在株株樱花树的装扮下,国秀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。樱花的花语为生命、幸福、纯洁、高尚、热烈等。因此,樱花有“青春之花”之誉。这里要纠正大家的一个误解,总有人认为樱花来源于日本,实际上,中国才是樱花种植的老祖先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25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,宫苑内就已经种植樱花。盛唐时期,从宫苑到民舍田间,随处可见绚丽绽放的樱花,呈现华夏处处花团锦簇、五彩缤纷的盛世美景。当时已经流行“樱花节”,出游赏樱已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一部分。在唐宋时期,吟诵樱花的诗歌就有700多首。如:唐代白居易的“小园新种红樱树,闲绕花行便当游”,李白的“别来几春未还家,玉窗五见樱桃花”等。樱花正是在盛唐时期才传到日本,也就是说日本人种植樱花的历史比中国晚一千多年。




   信息技术学院的骛新楼前海棠花繁盛娇艳,枝干盘曲而上,绿叶衬托着红花,伴有一股淡雅的幽香。明代《群芳谱》记载中海棠有四品:西府海棠、垂丝海棠、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。五代名士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唐玄宗将杨贵妃比作会说话的垂丝海棠。宋代杨万里诗中“垂丝别得一风光,谁道全输蜀海棠。风搅玉皇红世界,日烘青帝紫衣裳。”描写的正是垂丝海棠柔蔓迎风,垂英凫凫,如秀发遮面的淑女,脉脉深情,风姿怜人。




   在校园中漫步,不时有奇花异草吸引大家的目光,“一天风露,杏花如雪”的杏花,“虽有富贵姿,而非妖冶容”的山茶,“柔蔓迎风,垂英凫凫”的海棠……不时挽留大家的脚步,也同时放飞大家的思绪,浮现古今名言名句。中国人对花卉的欣赏,不仅在花卉本身的植物性,还在其内涵。有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得意,也有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的失落。赏花活动是从悦耳悦目进入到悦心悦意的情感体验,是人与景的碰撞,是情与景的交融,人们所赏之花便不再是花,而是一种人格,一种人生理想。审美就是自然在人格化的延伸。正因如此,山水花木也伴随历史长河,不断点燃人们对真善美的感悟和追求,对精神品格净化和提升。



   云霭霭,柳芊芊,人拥花,花映人,揽一席春风,大伙儿都徜徉在这舒朗的暖阳下……一张张书签裁剪大自然,变成别有一番韵味的艺术品。一枚枚小小的书签里夹着花花草草,夹着春日好时光,夹着校园的一整个春天。